2019年1-3月全国钢化玻璃产量统计分析
作者:袁洁莹 来源:余超颖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4-05 16:42:50 评论数:
多措并举完成低碳转型和技术升级何建坤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低碳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能力,以及低碳的产业结构是现代化的标志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增水就是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继续增加好水,增加生态水,提升水生态。要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等加快调整,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
请问减污和降碳的协同点在哪里?黄润秋: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降碳与减污之间可以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精准治污,要做到问题、时间、区位、对象、措施五个精准。我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展如何?黄润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气候雄心峰会上郑重宣布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中长期目标和愿景。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
在顶层设计方面,要在谋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突出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统筹谋划一批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降碳,要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何建坤说,这是由于目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比较快,能源需求仍然在增长。
何建坤说,短期内,实现工业快速转型并减少碳排放,会导致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发展受限。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监督帮扶,共帮助地方发现、解决问题共27.2万个。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明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如果实现1.5℃目标导向的转型路径,需要投资约138万亿元,大概相当于每年GDP的2.5%以上。
据测算,如果实现2℃目标导向的转型路径,20202050年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为100万亿元,约占每年GDP的1.5%2%。技术创新往往会超越我们的想象,就像10年前谁也想不到,今天光伏的发电成本会降低80%90%,风电的成本会降低40%60%。
新增长的能源需求主要由新增的非化石能源供应来满足,保证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基本不再增加,这样才有可能尽快实现碳排放达峰。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就必须大力改善能源结构。比如,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粗钢产量9.96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3%,对我国整体GDP的贡献为8.32%。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在生态环境部12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说。因此,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自身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美丽中国的目标相契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第一个阶段,在203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但从长期来看,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激励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目标正好与203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相吻合。
钢铁生产流程长,碳排放节点多,而且每个节点碳排放的浓度也不同,解决途径也不一样。虽然我国在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采取了很多节能减排和治污的措施,但随着末端治理措施空间越来越小,从根本上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才是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根本措施。
特别是山西、陕西、河南等化石能源富集省份,该如何走低碳转型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以河南省为例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正在进行我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比如,会让一些还没到寿命期的煤电站关掉,造成搁浅成本,进而会带来财务风险。在能源方面,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说,十四五时期将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加上高度依赖高碳能源、低碳能源难以介入、新技术成熟度低等因素,钢铁行业现有措施剩余的碳减排空间约为15%20%,实现难度极大。3年前刚开始试点时,兰考主要依赖的是外来的煤电,通过技术发展,预计到明年,兰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可基本满足全县用电需求。第二阶段,努力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广泛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营造有利于节能的整体社会氛围。深化低碳试点示范,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加快实施综合能效提升等节能工程,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持续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多措并举完成低碳转型和技术升级何建坤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低碳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能力,以及低碳的产业结构是现代化的标志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徐必久说,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据统计,全球碳排放75%左右来自能源,而我国碳排放的90%左右来自能源。特别是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提高、成本下降,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前景越来越明晰。但是,如今风能、太阳能都转起来了。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县,兰考的风能资源比起内蒙古来说不算丰富,太阳能资源也称不上富集。
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累计达9亿千瓦,全国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抓住降碳这个总抓手,推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教授解释说,碳达峰、碳中和,实际上是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总终端能源消费的2/3。
从根本上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中产生的常规污染物的排放,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长江禁渔等将纳入督察重点。
他说,督察工作将进一步改进方法,保持常态化压力,坚持依法依规督察,推动突出问题整改落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会进行哪些调整?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继续组织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到2022年实现省份督察全覆盖,并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央企开展督察。他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以来,对改善全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部门督察,重点聚焦其规划政策是否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推动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责任,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督察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长江禁渔等重大任务,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刘友宾是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这一表示的。
对央企督察,注重通过发现问题、传导压力,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对地方督察,注重推动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突出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12月29日说,继续组织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到2022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实现省份督察全覆盖,并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央企开展督察对地方督察,注重推动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突出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